top of page

認識信徒與教會的禱告生活

 

        我寫本文的目的是要幫助大家對禱告的生活有一個基本與正确的認識。希望能鼓勵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在禱告的生活上有突破與長進。

        禱告的應許是神在基督裏賜給信徒與教會一個極大的恩惠。祂說,你們奉我的名祈求,本著我所教導的,堅定的相信,我就必給你們成就 (太7:7-11, 路11:9-13, 太21:22, 約14:13-14, 約15:7,16, 約16:23-24) 。所以教會必須學會積極的以禱告支取神給教會所預備的恩惠。再之,主說:我的殿是禱告的殿。這說明信徒與教會的禱告生活是神非常重視與在意的。

 

禱告的信念

        教會對禱告與禱告會的注重與設定是本著一個聖經所教導的信念:按著 "求神的國降臨,神的義成就"的目標來說,主說: "離了主我們就什麼都不能成就" ;同樣的撒迦利亞先知也說: "非勢力、非才能,乃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所以教會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同心禱告事奉才能期待教會有真實的生命成長與發展。

 

禱告的意義與功能

在教會生活裏,各種的禱告活動與其意義功能如下:

 

1. 私人的禱告:它的意義主要為靈修,以個人的層次與神保持一個健康活潑的關係,追求各種靈命元素的成長,如信心、愛心、忠心、節制、心靈的更新、順服、靈命的突破等。其中的禱告環節,不論是讚美、感謝、等候、聆聽、祈求、求問、代禱的事奉等,都是屬於個人的層次,不能取代教會群體的禱告。

 

2. 開會的禱告:教會在每一種的聚會中都應該有開始的禱告。這不只是形式,若以信心運作,它的意義是:奉主的名開會,感謝主各種恩惠與賜于聚會的機會,懇請神的主領、保守、同在與使用。

 

3. 結朿的禱告:主要是感謝主垂聽禱告賜福使用聚會,並為各人的散去祝禱。在主日崇拜的聚會中,都會在聚會結朿時安排祝禱。一般是由教會的牧者、講員、長老或是司會主領。許多教會也特別安排一個牧者代禱的環節,我自己把牧者代禱與祝禱結合在一起進行。

 

4. 聚會中的禱告時間:這是聚會中(包括會議)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它提供參加者一個禱告中彼此相交並同心與神相交的機會。在聽道與研討聖經中的相交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在過程中領受聖靈的感動交通,但禱告中的相交郤是參加者整體在互動中與神直接相交的機會。這禱告的意義與功能是非常重大的,因為它要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引入同心與神的相交。作為教會的牧者,我希望每一個不同的聚會都不要忽略忠實的執行這一個環節,一定要确保每一個聚會都能好好的執行。在執行中,首先要有時間的預算 (約5-15分鐘不等,最好不要少過5份鐘),要不然它很容易就會被忽略掉,或是草草了事,形式化的進行。

 

5. 教會禱告會:顧名思義,禱告會的主體是禱告,所以禱告是聚會的主要活動,但並不是唯一的活動,一般都會進行詩歌敬拜、聖經默想、見證與代禱分享。形式以小組進行最為理想,因為參與度最好。大多數教會禱告會的出席人數都不多,但有些特別注重禱告會的教會郤能激發信徒十分積極的參加禱告會。有少數教會更是長期進行24/7的24小時輪值性禱告會。

        許多信徒一想到要參加禱告會就會感到聚會沉悶,不敢開口,不會禱告、沒有時間等壓力。這是常見的,但並非一定是真實的情況,若有,也並非很難克服的。

        首先這是期待的問題。我們不當期待參加禱告會是為了得到心靈的興奮,而是在進行服事,相信所作的禱告正在改變一切的情況。禱告會設有詩歌、分享與默想的環節。這是因為禱會是一個,在彼此相交中,與神相交的機會,在根本的意義上,它是一個敬拜的事奉。所以我們的禱告會大致如此設計:共有五個環節:詩歌敬拜(15分鐘),主領分享(10分鐘),聖經默想(15-20分鐘),禱告需要分享(5分鐘),禱告時間(30-40分鐘),由7:30PM至9:00PM。並且,我們安排參加者輪流並自由的帶領,提供了創意與變化的空間。

        我們鼓勵參加者學習開口禱告,但並不要求一定要開口。若覺得自己不大會開口禱告,這正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先聽別人如何禱告,然後自己可以學習仿效。而且為了減輕沉悶感,一多過10人就考慮分組進行。想一想,自己若有重擔就自然的有個分享與分擔的地方,同時也可以為人代禱分擔。再想一想,因你的禱告,神的福份就臨到了他們。這是何等有福的事奉啊!

若時間的需求是壓力,其實我們也可以每月一次或每兩週參加一次,或者有空就參加的態度。主要是要給自己學習、事奉與成長的機會。

 

禱告的途徑與形式

        新約對禱告的要求主要是強調要本著靈與真理,心靈與誠實,所以沒有要求固定的外表形式。但這並不是否定形式的功能,而是強調心靈在先,形式在後,心靈為主,形式為次。(這理解是重要的,因為主自己定意要盡諸般的義,祂接受洗禮,差門徒去進行洗禮,也親自設立了聖餐的形式。我們不能大過主,自以為是的否定形式。) 信徒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途徑與形式進行禱告,例如:聽或唱詩歌時心靈隨著詩歌的引導發出禱告、聽道中心靈發出禱告、靜默無聲的默想、跟隨與附和別人主領禱告、主領禱告讓別人附和、集體同聲一起禱告、領受別人的代禱(有時接受按手)、為別人(按手)禱告、禁食禱告等。

 

禱告的內容

        一般信徒對禱告的認知只是祈求的層面。但禱告並不只是祈求。若只是祈求,禱告性質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神變成了解決問題的對象,而不是敬仰順服的對象。基督的禱告必須是在任何的處境中都向神表達心中的崇敬與順服。我們要學習的是在順境中歸榮耀與神,在逆境中表達心中對神與祂話語的信心。所以我們當注意自己的意念與禱詞,看看它是否是以崇敬與順服神為本。若不然,我們的禱告就不能合乎神的心意。

        話必須說回來,因為我們只能按我們現時的本相來朝見神,所以我們也不能虛假的向神表示我們的崇敬與順服。我們只能以本相來到主的面前,對祂說:主啊,我好軟弱。我知道我此刻該對祢有十足的信心與順服,但我信心與愛心不足,求主加添我的信心與愛心。

        基督徒的禱告必須隨時隨地都考慮到神的國與神的義。只有這樣的禱告才是按神的心意所作的禱告。神所在意的不是我們是否能做到,而是我們是否願意竭力的追求。

 

私人的禱告與群體的禱告

        這兩者之間的分別與功能義是其他聚會一樣的。我們都作個人讀經,但我們也都當聚在一起彼此相交與學習。神造人的終極目的是使他們成為一個群體並與基督連為一體。所以信徒必須意識這個真理,不能只想到自己與高舉個人主義。其實人只有在群體才能有機會學習到愛與謙卑的生命。因為愛是兼顧到別人,謙卑是以樂意的心服事與忍讓別人。

        若不是在群體中一起禱告,我們的視野與禱告就會走向狹窄。我們一方面沒有機會聽到別人的感動與需要,所以也就會因不知道而無法代禱或是缺乏禱告的負擔與動力。另一方面,神在聚會中往往都有特別的作為,要引領參加者靈命進深,沒有參加就失去了那樣的機會。

        初期的教會是在聚合的禱告會開始的。在教會的歷史上,許多的復興運動也都是在禱告聚會中興起的。教會若不在一起禱告,他們在靈裏必然是一盤散沙,缺乏靈裏的凝聚力與同心,所以信徒都當努力的支持教會的禱告聚會。主說:我們殿必稱為禱告的殿。這說明了禱告在聚會中的意義與群體禱告的重大意義。

 

總結

        面對新一年的機會,個人的靈修生活是一切事奉的基礎。在這之上,我們要利用各種的機會把力量凝聚在一起,藉著禱告、關愛與宣道的服事把各人帶到主的恩惠中,領受主的拯救與牧養。

 

 

bottom of page